當前位置: CNMO > 評測 > 正文

盤點3D Touch上那些鮮為人知技術積淀

CNMO 【原創(chuàng)】 作者:馬俊杰,楊辰 2016-02-25 05:30
評論(0
分享

單點觸控和多點觸控

  在第一代iPhone誕生之前,多點觸控技術其實早已存在,但是在當時沒有運用到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中,是喬幫主和擁有這項生產(chǎn)技術的LCD廠商溝通成功,獲得產(chǎn)能空檔,從而能夠讓其搭載在小尺寸的、玻璃材質的iPhone屏幕上。從那個時候開始,電容觸控屏幕和多點觸控技術被廣泛引入到智能手機領域,有一個小小誤區(qū),很多伙伴認為電阻屏是單點觸控的,電容屏是多點觸控的,有的電阻屏也能夠實現(xiàn)多點觸控,有的電容屏只能夠實現(xiàn)單點觸控。

盤點3D Touch上那些鮮為人知技術積淀
自電容和互電容特性對比

  電容屏根據(jù)使用的電容類別不同可以分為自電容屏和互電容屏,只有互電容屏才能實現(xiàn)多點觸控。如上圖所示,自電容優(yōu)勢在于感應距離能夠長達20mm,手指可以近距離懸空操作屏幕,缺點就是無法實現(xiàn)多點觸控。相反,互電容雖然無法實現(xiàn)懸浮觸控那種科幻用戶體驗,但是卻能夠實現(xiàn)多點觸控。這兩種電容其實是能夠同時運用在手機上面的觸控屏的,從而兼顧懸浮觸控和多點觸控技術,下文將會舉例?,F(xiàn)在先來分享一下兩種電容屏幕的技術原理。

盤點3D Touch上那些鮮為人知技術積淀
自電容和互電容結構對比

  如上圖所示,自電容屏幕的單個電容器體積相對更大,進行觸控感應時候,手指一般是一整行和一整列地選中整個電容器,反觀互電容屏幕,更像上述提及的電阻屏,手指選中電容屏時候僅僅選中某條X軸和某條Y軸的交匯點(單個電容器),而不會一整列或者一整行地選擇,換句話說,還是上面這張圖,相同面積下 ,左邊的自電容屏能夠容納8個電容器(4個縱向,4個橫向排列),右邊的互電容屏則需要容納16個電容器,是自電容屏2倍,也就是每一個X軸和Y軸交叉的位置代表一個電容器。

  只要是電子元件,無論是以前小編的文章中提及過的屏幕像素還是攝像頭感光粒子,都會存在互相干擾的問題,彼此之間的空隙不夠大,這種干擾現(xiàn)象越發(fā)明顯。類比到觸控屏上,互電容屏由于電容器彼此之間距離不夠大,導致電容器體積不能夠做到像自電容那么大,最終電容器的電場會減弱,信號強度不高,探測指尖位置的能力也下降,這也是為什么當手指在互電容屏上懸浮時候,電容器無法感應到微弱的之間觸控信號。

  相比之下,單個電容器體積更大的自電容屏,具有更強的電場和信號強度,除了在手指定位時候會以一整行和一整列方式選中電容器,還能夠實現(xiàn)懸浮觸控功能,信號夠強,指尖能夠在不觸摸屏幕的情況下依然被電容器識別到。從而引出下文我們提及到的“鬼影問題”。

  互電容能夠通過X和Y軸的交匯處唯一地確認手指的位置,當兩根手指同時觸控在屏幕上,兩個點是唯一的,并不會出現(xiàn)歧義,自電容屏則不同。我們舉個例子,如下圖所示,兩根手指同時觸控在屏幕時候,手指A選定了X1和Y0兩列,手指B選定了X3和Y2兩列,單獨看,好像和互電容屏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們嘗試一下將兩張圖重疊在一起。

盤點3D Touch上那些鮮為人知技術積淀
什么是“鬼影節(jié)點”

  重疊之后,如上圖所示,我們發(fā)現(xiàn)四條線段除了選中了兩個正確的節(jié)點(紅色圓圈區(qū)域)以外,還選中了兩個“鬼影節(jié)點”(藍色矩形區(qū)域),最終系統(tǒng)就會判斷錯誤,用戶究竟選中了哪兩個點?明明只有兩根手指,為什么存在著四個電流變化的節(jié)點,這就是自電容無法實現(xiàn)多點觸控的原因。同理可得,自電容能夠實現(xiàn)的懸浮觸控也只能夠存在在單點觸控的范疇,多點觸控是無法同時實現(xiàn)懸浮觸控的。


分享

加入收藏

網(wǎng)友評論 0條評論
用其他賬號登錄:
請稍后,數(shù)據(jù)加載中...
查看全部0條評論 >
潮機范兒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發(fā)郵件給我們
京ICP證-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63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