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如期而至,和往年不同的是,自今年2014年3月15日起,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正式實施。此次修改的新消法內容涉及面廣,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對網絡購物方面的熱點問題作了明確規(guī)定。對于電商渠道漸成主流的手機行業(yè)而言,通過網絡購買手機的消費者將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不過,真正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護權益,對于消費者而言應該是最后的底線,畢竟我們希望自己的權益一開始就不被侵害。因此,購買之前的選擇就尤為重要了。
用戶購買手機之前,廠商在官方網站、官方商城的產品介紹,就成為消費者獲取產品信息的重要途徑?!巴跗刨u瓜 自賣自夸”,在廠商的官方信息中,對自己產品進行正面的宣傳本無可厚非。但這樣的宣傳應當是有底線的,那就是不能給消費者提供錯誤的信息。不過在現實中,這些地方存在的虛假宣傳,正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重災區(qū)。
事實上,手機中國對主要手機廠商的官方網站、電商平臺等進行梳理篩查后發(fā)現,很多品牌都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對此進行一些梳理,希望對消費者購買手機,特別是通過電商渠道購買手機提供一定的指導。
在我們看來,廠商所公布的信息錯誤,有些屬于技術性的錯誤。這類情況或許并非廠商的故意,但由于涉及到手機產品的具體配置信息,相關錯誤對于用戶還是有一定的誤導作用。這類錯誤信息,2013年業(yè)界有兩件廣受關注的事件,一是小米的“換芯門”,另一件則是三星的“頻段門”。
小米手機3“換芯門”
小米的換芯門,是指小米手機3聯(lián)通版所使用的芯片,在上市之前從之前一直宣傳的高通驍龍MSM8974AB更換為MSM8274B,引發(fā)業(yè)界關注。
從技術層面來看,MSM8974AB和MSM8274B同屬高通驍龍800系列,二者的差異在于第二位——高通芯片的命名規(guī)則里,第二位是表示手機調制解調器性能的不同,通常而言2表示WCDMA網絡、6表示EVDO網絡、9則是包括LTE在內的全網絡支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對于小米一直主要宣傳的性能沒有影響。
在這一事件在網絡上發(fā)酵之后,小米就此公開說明并致歉,解釋稱這一事件的原因在于此前高通公司和小米的技術交流文檔中,一直使用驍龍8974AB統(tǒng)稱整個驍龍800 8x74AB系列產品,并且一直沿用至發(fā)布會乃至后期宣傳上。但業(yè)界對此還是充滿質疑,社交媒體上也是各種吐槽,這種聲音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使用MSM8274AB,比起MSM8974AB來,能為小米節(jié)省10美元左右的成本。
如此說小米蓄意欺騙或許有些陰謀論了,畢竟小米的解釋也并非行不通,此前小米一直未宣稱這款手機支持4G,而在媒體報道中,的確有很多時候以8974來指代驍龍800。但無論如何,已經推出三代、超過10款手機的小米,如此不嚴謹,的確是值得批評的。
三星Note 2“頻段門”
而三星頻段門,則是源于三星產品GALAXY Note II N7102的宣傳介紹中對手機支持頻段的錯誤描述。
根據最初的產品描述,此款手機支持的網絡頻段是WCDMA:850/900/1900/2100MHz; GSM:850/900/1800/1900MHz。而事實上,這款產品對于WCDMA的支持僅限于900/2100MHz,這在國內使用并無問題,但當用戶出國特別是在北美地區(qū)則無法正常實現國際漫游。
這一事件在國內曾引發(fā)消費者訴訟,并且被諸多媒體報道見諸報端及網絡(鏈接1、鏈接2),對此我們不再贅述。而事情的原因,根據我們從公開渠道獲取的信息,三星在致中國聯(lián)通的一份文件中提到,這是因為“總部對中國分部傳遞產品參數信息錯誤”。我們據此猜測,或許是因為三星海外版的產品本土化過程中,在頻段支持方面進行了縮減。
就這個事件來說,或許我們還是很難說三星是否是有意虛假宣傳,不過這種錯誤的宣傳,的確對于消費者的權益造成了侵害,海外漫游客戶也很可能因此遭受更大的損失。在這樣的問題上,廠商更應該加細致嚴謹,萬無一失。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近期媒體的報道,三星解決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多少令人失望:本月12日,在多名消費者就此事訴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消費欺詐案開庭前,三星提起管轄異議,讓此事處理不得不延期。三星方面提出的理由在于,原告應該向涉案手機的生產地,即廣東省惠州市法院提起訴訟(應當是指其子公司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從法理上來講三星有權提起管轄異議,但事實上三星顯然沒有解決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
虛假宣傳之屏幕:真的超高清么?
對于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產品而言,外觀設計以及屏幕顯然是消費者最先接觸的,其中屏幕更是整個產品的重中之重,而廠商的官方宣傳信息中對屏幕也是描述甚多。在手機中國的本次梳理中,我們發(fā)現“屏幕”也成為了廠商虛假宣傳的重災區(qū),混淆一些專用名詞、夸大屏幕顯示效果的狀況比比皆是。
屏幕最關鍵的指標自然是分辨率,而對于這一點是有專用的定義,比如高清屏幕指的是HD即1280×720像素;全高清屏指的是FullHD即1920×1080像素),更高分辨率則被稱為超高清或者超清屏幕(ULTRA HD)。不過,部分廠商在介紹產品時則有意混淆專有名稱,進行虛假宣傳。
如上圖所示,在天貓商城,長虹手機官方旗艦店主推的這款Power X6,其屏幕分辨率僅為854×480像素,但在產品介紹中卻多次稱為高清屏幕;在koobee酷比天貓旗艦店,一款屏幕分辨率僅為960×540像素的產品更是被稱為“超清”。事實上,在這兩家店鋪,我們都看到了更多關于屏幕分辨率的虛假信息。
這款“5.0寸高清顯示屏”的產品其實也僅為960×540像素
更有甚者,屏幕尺寸這樣固定大小的信息,也被廠商虛假宣傳。在酷比天貓旗艦店,這款型號為S610T的產品標題中赫然寫著“4.5寸”,而事實上,按照產品參數中的信息,這款產品的分辨率僅為4.3英寸。
另外,眾所周知蘋果在推出iPhone 4時引入了視網膜屏的定義,這是指當手機屏幕的精細度達到300ppi以上時,在正常的使用距離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盡管業(yè)界之后對此又有爭議,但爭議的方向在于視網膜屏的要求可能要更高(比如有觀點認為應該達到400ppi以上)。不過有些廠商則將ppi僅為200出頭的手機也稱為視網膜屏幕,這自然也會對消費者產生混淆。
另外,有些廠商在對屏幕的描述中,已經將屏幕夸大到可帶來如“IMAX般的體驗”。事實上何為IMAX?這是對影片拍攝、放映、音響系統(tǒng)、銀幕等都有特殊的規(guī)定的一種電影放映系統(tǒng),顯然不是現在智能手機所能達到的。
虛假宣傳之相機:超越單反?
拍照功能幾乎已經成為了我們在談論智能手機時一個不可或缺的話題,而如今各種社交媒體的井噴也讓用戶對手機攝像頭的種種格外敏感,于是不少手機廠商在攝像頭方面做起了文章,超越卡片機、超越單反相機的噱頭層出不窮。
而值得我們細思的是,手機的攝像頭技術真的已經優(yōu)化到可以超越單反的地步了么?在這里我們不得不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事實上,目前最好的拍照手機或許也無法達到幾年前入門單反相機的成像水準。很多手機廠商只是抓住了大眾消費心理,在像素、光圈等容易被量化的環(huán)節(jié)當中“加大宣傳力度”,于是便有了手機拍照媲美單反這樣荒謬的說法。
如果說“媲美單反”只是在程度上的夸張,那有些技術性的錯誤,則就讓我們大跌眼鏡。比如以“工廠店”所聞名的尼采手機官網,我們看到一款主打手機的介紹中,對攝像頭的介紹居然使用了“180度廣角鏡頭”。但凡對拍照有所了解的人就會明白,這顯然是虛假信息。
而在天貓的青橙手機旗艦店,我們看到一款型號為N1-Y的產品,在介紹攝像頭參數的時候,在諸多特性中有一條“178度超大視角”。顯然,這款手機的鏡頭并不能實現178度廣角,這一參數很可能是指屏幕的視角,但是放在拍照相關的參數中,顯然是有意混淆消費者的視線。
另外,我們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廠商習慣在介紹自己的產品時標榜為“首款”,以顯示自己的能力。但事實真的如此么?以這款酷比H1為例,它在官網上標注為“首款800萬像素SONY前置攝像頭”,不過我們只要稍微查閱資料就會發(fā)現,在這款手機上市之前,其實已經有諸如美圖秀秀手機等采用800萬像素索尼前置攝像頭的產品了。
關于拍照功能的虛假或者夸大宣傳,其實還有很多。這里要提醒各位消費者的是,不要被參數所迷惑,很多品牌所宣傳的所謂領先的“背照式攝像頭”、“大光圈”等其實已經是行業(yè)主流配置;而一些針對女性用戶的“美顏”功能,實際上Android系統(tǒng)本身就已經可以實現。但是,同樣的硬件參數,在不同廠商的內部算法優(yōu)化下,其實拍照效果參差不齊,消費者在選擇時,還是看過真實的樣張再做決定更為妥當。
虛假宣傳之性能:蘋果同款GPU?
對于很多關心產品性能的消費者,處理器恐怕是第一考慮的要素。如今四核處理器已經成為主流,八核也勢頭漸露,但由于CPU架構、GPU芯片等影響,即便同為四核,處理能力也有不同,而這就成為很多廠商鉆空子的機會。在這方面,平板電腦廠商表現的尤為突出,由于很多平板采用的處理器并非手機上管用的高通、聯(lián)發(fā)科芯片,一些廠商在宣傳自家產品時就在處理器上玩花樣,和大品牌靠攏也是一個方向,比如最常見的:采用和蘋果一樣的GPU。
在京東上熱銷的這款昂達V831s平板電腦,它號稱配備的GPU是“iPad 4的同樣選擇”,事實上,雖然它采用的Power VR SGX544MP2和蘋果iPad 4的圖形芯片同屬一個系列,但效果絕不可同日而語。蘋果iPad 4所采用的PowerVR SGX544MP4是四核的,性能要高于昂達平板所采用的雙核GPU,這種宣傳的行為已然構成了虛假的宣傳,讓消費者誤認為其性能和蘋果一樣,但事實上,除了抄襲iPad的外形,它的體驗和蘋果產品絕不會一樣的。
另外,多核手機處理器的出現,讓很多廠商在宣傳時開始混淆手機處理器和其他設備處理器的概念,比如電腦、游戲機等。一些產品為了體現游戲性能,往往打出運行堪比專業(yè)游戲機Xbox的噱頭。
事實上,這種所謂超越Xbox只是個文字游戲,如果深究,廠商一定會說這個數據指的是產品圖形處理器在理論指標上對Xbox的超越(并且還得是多年前的第一代Xbox),事實上,如果論整機性能和實際使用體驗,手機和游戲主機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在國內新興品牌薇卡手機官網的產品介紹中,我們還看到一條夸張的介紹:其使用的Adreno 320 GPU,單個核心頻率最高可達2.5GHz。這一信息或許是因為對芯片組性能的混淆,事實上它所采用的這顆高通驍龍600芯片組的CPU每個內核最高運行速度可達2.5GHz,若是單說GPU,則核心頻率應當在450MHz以內。但我們估計,薇卡很可能故意混淆概念,以便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除了硬件性能,由于智能手機用戶越來越注重軟件功能,很多廠商也開始對手機的系統(tǒng)進行夸張的宣傳。最讓我們哭笑不得的,當屬尼采手機的“7大主流系統(tǒng)隨時刷機”——或許這款產品真的能做到對小米MIUI、阿里云、樂蛙等系統(tǒng)的適配,但iOS顯然是無稽之談。稍微了解智能手機的消費者應該都不會上當,但對于一些初級用戶,這種欺詐或許真的會得逞。
虛假宣傳之背景:山寨的韓國前三?
除了功能之外,我們還發(fā)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一些新興的品牌,卻往往宣稱在手機行業(yè)有多年的輝煌經歷,或者是有著顯赫的身家背景。比如,2013年,一個叫做“Maxon美晨”的品牌橫空出世,并且將自己與三星、LG并列為韓國的三大手機廠商之一。對此,很多消費者都感到非常疑惑,業(yè)界對此也不乏質疑。畢竟韓國手機廠商離中國市場還是比較近的,除了三星、LG,其他如泛泰、唯開等品牌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而Maxon則是一個讓我們略顯陌生的名字。
為了謹慎起見,我們對相關信息進行了檢索。從可查證的信息來看,韓國有與此相關的品牌是“Maxon電信”(Maxon Telecom),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算得上是老牌的手機品牌。但是,若說它是韓國前三則有些不妥。事實上,公開的信息顯示,Maxon Telecom在2000年被韓國另一家手機制造商Sewon Telecom收購,從而躋身韓國前三,因此,這一排名應當屬于Sewon而不是Maxon。
而之后,MAXON品牌的歷程更是坎坷,2004年曾有報道顯示,經營不善的Sewon申請破產保護,同時計劃出售Maxon Telecom,但意向中的買家韓國運營商巨頭SK電信評估之后認為收購達不到期望而放棄。之后,就有中國企業(yè)與MAXON就收購進行洽談。不過,在我們可檢索到的資料中,并沒有中國企業(yè)成功收購MAXON的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檢索到的一條信息顯示,2004年,韓國一家叫做“Chongho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的公司從Maxon Telecom收購了品牌權以及相關部門,并于2005年改名為Maxon CIC,但此后這家公司的業(yè)務主要是對講機,而非移動電話。而從2004年到2013年之間,業(yè)界并沒有多余Maxon手機的相關報道。
Maxon的線索中斷,我們將目光轉回到國內的美晨手機。我們查詢美晨手機官方網站的ICP備案證書號,發(fā)現其主辦方為河源市特靈通通訊有限公司;而美晨官網其版權信息以及新浪微博認證信息則指向廣東美晨通訊有限公司。至于廣東美晨通訊有限公司與河源市特靈通通訊有限公司的關系,據河源當地媒體報道稱,2013年河源市特靈通通訊有限公司獲得美晨品牌的經營權,更名為廣東美晨通訊有限公司。但對于特靈通是通過何種渠道獲得韓國MAXON的經營權,我們并未檢索到相關交易信息。
從以上信息來看,有可能是河源市特靈通通訊有限公司從目前Maxon品牌所有者手中獲得了品牌經營權,然后以“Maxon美晨手機”在國內運營;也有可能這個授權本就是子虛無有,特靈通只是將無人問津的Maxon品牌拿來利用而已。
當然,無論這個授權存在與否,對于消費者理解Maxon手機已經沒有實質影響。畢竟在過去的10年時間,這個品牌在手機行業(y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在智能手機發(fā)展的這些年來也完全沒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和國內其他新興的手機廠商相比,美晨手機并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它仍然是一家徹頭徹尾的中國公司,所謂的“韓國三大手機品牌之一”,只是用來炒作和博取眼球的噱頭。
虛假宣傳之客服:真的遍及全國?
最后要說的,則是對于消費者最為重要,但提到虛假宣傳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售后服務。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手機之時都會考慮售后服務問題,畢竟這關系到手機使用過程中發(fā)生問題時能否得到解決,以及能得到怎樣的解決。因此,很多廠商也會在售后服務方面進行虛假的宣傳,以騙取消費者的信任。
事實上,如今手機行業(yè)不同廠商,對于售后服務的重視程度千差萬別。以新興的手機廠商來看,一些品牌甚至在完全沒有售后體系的情況下就開始發(fā)售產品,而售后服務只能采用“淘寶式”的途徑解決,消費者需要把問題產品寄回廠家,檢測維修之后再寄給消費者,這期間往往造成的耽誤就只能由消費者自己承擔。當然,也有一些品牌會做足準備,先通過自建或者授權合作的方式搭建好基礎的售后服務體系,從而為產品發(fā)售保駕護航。
這兩種方式,孰優(yōu)孰劣自然一目了然,很多廠商都宣稱已經有很好的售后服務體系,但消費者如果真正去追究,會發(fā)現其實這些所謂的售后網點,只是一句空談。
而那些已經在行業(yè)植根多年的大品牌,在售后服務方面也依然存在問題。大多數品牌通過官方網站售后服務網絡,消費者乍一看,似乎有一個布滿全國的售后網點,但這其中信息的真實性其實有待商榷。
手機中國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手機行業(yè)的一些品牌的確存在官網公布的售后服務體系并不完全真實的情況。即便是目前手機行業(yè)的領頭羊三星電子,也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在工作時間聯(lián)系10個省(或直轄市)超過30個城市的售后服務網點,出現不少電話無法接通、無人接聽、并不提供售后服務等情況。
對于大品牌而言,售后服務已經成為支撐品牌品牌產品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售后體系數據的真實性對于一個品牌來講,也是考驗良心的重要方面。對此,顯然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做好判斷。
寫在最后:
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在每時每刻得到保護,而不是每年的“3·15”這一天才引起重視;手機行業(yè)的每個廠商,應該在每時每刻拿出誠意,讓用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費。我們媒體能做的,是做好監(jiān)督工作,讓行業(yè)里那些虛假的聲音無處可藏,希望未來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的時候,能夠獲得更高的透明度,而不用擔心受騙。這種良好的消費生態(tài),其實才是中國手機行業(yè)發(fā)展的基石。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CNMO | 聯(lián)系我們 | 站點地圖 | 精英招聘 | CNMO記事 | 家長監(jiān)護工程 | 舉報不良信息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發(fā)郵件給我們
京ICP證-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320號